花木大世界网2月27日消息:经过多年发展,菏泽催花牡丹技术日臻完善、知名度逐年提高,同时也面临着性价比不高、产品结构老化、市场萎缩、利润降低的考验。在花卉品种多样化、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的大背景下,催花牡丹盆栽化、精细化、小型化,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催花牡丹重在“养根”
“120块钱,开了三朵花,看了四五天,催花牡丹性价比太低了。”2月24日,市民武女士一边抱怨一边将催花牡丹移出客厅,“都说催花牡丹是 ‘一次性’开花,留着也是‘鸡肋’,不如挪出去腾点地方养绿萝。”
春节前夕,具有多年养花经验的武女士购买了一盆催花牡丹。“这盆催花牡丹在大棚里看着非常漂亮,青枝绿叶,花蕾也不少,谁知道挪到家第二天就有点耷拉叶子。”武女士说,一家人急忙浇水,最后10多个花蕾只开了三朵花,其余的根本没“咧嘴”。尽管心有不舍,武女士最后还是将这盆催花牡丹扔掉了。
“我买的两盆催花牡丹,春节期间压根就没开花。”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研究员刘继国说起来,显得一脸无奈。“两盆催花牡丹花蕾不少、枝叶也非常协调,放到家里不久,叶子就发蔫了,担心叶片水分蒸发,我急忙找来塑料薄膜覆盖,效果也不明显。”作为一名业内人士,这引起了刘继国的思考,“催花大棚内温度、湿度适宜,所以牡丹长势良好,一旦脱离那样的环境,牡丹就容易发蔫”。春节后,他将两盆催花牡丹从盆中倒出来,发现根部没生新根。“这说明催花牡丹靠的是体内储存的营养,而不是通过生发新根汲取外部营养。”刘继国说。
“根本,根本,根是包括牡丹在内的所有植物的基础,没有发达的根系,发芽、生叶、开花都无从谈起。”刘继国说。事实上,多年来菏泽催花牡丹一直沿袭着当年上盆、当年催花的传统。从装盆进棚到开放上市,牡丹催花一般需要50天左右。这么短的时间内,用于催花的牡丹是无法生长出新根的,牡丹后期长叶、开花全部靠的是体内养分,一旦这些养分消耗殆尽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。因此,春节过后,不少家庭只能将枯萎的催花牡丹扔掉。
刘继国介绍,他与其他技术人员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过催花牡丹“养根”的实验。“牡丹新根生出来后,可以从介质中汲取营养,适应性强,成活率在90%以上。”
“盆养模式”是必由之路
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优质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竞争力。近年来,盆栽牡丹应用领域越来越宽,对品质的要求也需要与其 “花中之王”的身份相匹配。目前,无论是菏泽还是洛阳等地,绝大部分催花牡丹还是当年上盆、当年催花。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已经意识到,就长远发展来看,催花牡丹需要走盆养生产模式,即提前一年上盆养护,经过一个四季再催花上市。刘继国通过实验发现,相比当年上盆催花的牡丹,盆养催花牡丹成活率高、耐摆性强、花更大色更艳、花期更长。不过,刘继国也提到,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,盆养催花牡丹的成本将大大提高。
“品质在提升,价格在下滑。”问及催花牡丹市场近几年的变化,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牡丹产业委员会秘书长范保星脱口而出。他认为,盆养牡丹正迎来“牡丹+”的经济发展时代。在范保星看来,牡丹之于中国,就像郁金香之于荷兰,但在发展上,牡丹经济还远远不能与郁金香相比,这也意味着牡丹领域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开展。“牡丹盆养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,可全年供应,全年销售。”范保星说,盆养牡丹消费群体正趋向多样化,因而牡丹产品也要多样化,要根据不同需求生产不同的产品。比如,传统10个枝条以上的大盆牡丹,适合用于商场、宾馆的大厅装饰,三五朵花的中盆适合一般家庭客厅摆放,一两朵花的微型牡丹则适合案头欣赏,即针对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来生产盆栽牡丹。
对于以市场需求定生产的思路,不少花农比较认可,他们认为催花牡丹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是生产和销售脱节。现在,盆养牡丹用于展览的比例不小,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地方举办牡丹展,花展成了人们认知牡丹的一个窗口,这对牡丹经济的拉动无疑是利好。范保星认为,随着盆养牡丹不同需求市场的打开,对产品品质要求会更精致化。盆养一年以上的牡丹成活率高、品质好,才能匹配消费者对 “花中皇后”的心理预期。
让催花牡丹摆上案头
电商产业在菏泽发展得风风火火,那么,菏泽催花牡丹产业能否搭上“互联网+”的快车?
“我们也尝试过网络销售,可效果并不理想。”花农赵银增告诉记者,根据他掌握的情况,在菏泽,通过网络销售催花牡丹的花农不是很多,效果也不好。究其原因,赵银增分析,从客户的角度出发,通过网络购买牡丹,买到假货的可能性要大一些;通过网络销售,运输是个难题;一些花农年龄偏大,对新兴的销售模式认知有限。
成品牡丹因为体积大而重,物流一直是个瓶颈。“前年,一家贵州企业购买催花牡丹,我咨询快递公司,一盆花的物流费用要近百元,这几乎赶上了一盆催花牡丹的价格。”花农赵银增说,“客户嫌贵,我也觉得不划算,最后只好作罢。”
牡丹娇嫩、易损坏,这是催花牡丹难以和物流结缘的重要原因。在这种情况下,使催花牡丹小型化、轻质化,便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。菏泽牡丹商会会长吴勇华介绍,国外的牡丹主要是盆栽,相对国内,每株牡丹的性价比更高。让催花牡丹小型化、轻质化,以便走入千家万户,这一美好愿景正逐步落到实处。
采访中,刘继国告诉记者,洛阳等地已经有微型牡丹产品在试水市场。洛阳裕华园艺场是较早开展催花牡丹小型化探索的企业,他们选育的袖珍牡丹将牡丹高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,只生一朵大花,整株小巧、便于携带。也有企业推出盆径20厘米、只生3朵花左右的催花牡丹,对小型化牡丹量产技术也摸索得越来越到位。不过,刘继国、吴勇华告诉记者,目前菏泽还没有出现小型化的案头牡丹。刘继国分析,催花牡丹小型化、案头化,在菏泽并不存在技术难题,菏泽花农没有涉足这个领域还是与担心市场前景有关。
刘继国提到,催花牡丹小型化、轻质化,除减小植株规格外,就是改变栽培介质。他介绍,盆栽牡丹所用介质原先主要是田园土、炉渣、蘑菇渣等,不仅不保水,还常有杂菌,影响牡丹后期品质。而新型介质为草炭、蛭石,更轻便、更利于牡丹生根。据了解,菏泽花农赵信军、赵信勇都尝试了草炭和椰糠混配的介质,取得了不错的栽培效果。
催花牡丹标准化,是刘继国关注的另一个话题。他认为,就盆栽牡丹而言,需要有一整套产业化技术体系加以规范,原来多关注植株是否圆满、花叶是否协调,现在来看,从生产源头到上盆时的盆器搭配,再到后期包装运输,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规范、研究。
下一条:紫薇褪梢为什么?